迴避型人格,或稱為迴避型人格障礙,是一種精神健康疾病,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和人際關係。這種障礙可能不易被察覺,但它對個體的心理和情感健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將探討迴避型人格,從特徵、原生家庭影響到與戀愛關係的連結,讓我們更深入了解這個議題。
迴避型人格是什麼?
迴避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通常專注於自身缺點,只有在確信不會遭受拒絕時才願意建立情感關係。他們常感到自我厭惡,難以發現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優點,因此當失去情感連結或遭受拒絕時,他們會選擇孤獨,不願冒險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繫。有些患者可能會幻想擁有完美且被接受、愛戴的愛情,以滿足他們的歸屬需求。
迴避型人格障礙測驗
要確診迴避型人格,通常需要進行心理評估。迴避型人格障礙測驗是一種工具,用來幫助心理專家識別患者是否符合迴避型人格的診斷標準。這些測驗有助於提供更清晰的診斷,以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
迴避型人格的特徵
迴避型人格障礙(簡稱AvPD),是C型人格障礙的一種。其特徵包括對社交場合感到極度焦慮和克制,渴望建立親密關係卻又害怕,感到極度自卑和自我不足,以及過度倚賴避開社交情境以應對恐懼(例如,主動選擇社交孤立)。
患者應當具備以下六個特徵中的至少四個:
- 持有廣泛的緊張和擔憂感。
- 自我認定為社交上的無能、缺乏吸引力,或者覺得不如他人。
- 在社交場合時總是擔心受到貶低或排斥。
- 只有確信自己會受到歡迎,才願意參與他人的事務。
- 在日常生活中因為追求身體安全感而有多種限制。
- 因害怕批評、指責和拒絕,而避免參與需要與人緊密互動的社交或職能活動。
迴避型依戀人格
以下是逃避型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的典型表現:
- 逃避型依戀的人通常對親密關係心存畏懼,例如拒絕牽手、擁抱、性接觸等。他們甚至可能感到窒息,當伴侶表現關心時,他們渴望躲避。
逃避型依戀者極度重視個人空間,擔心靠近會讓他們感到受控制。他們常處於戒備狀態,準備關閉情感通道,試圖遠離關係。 - 逃避型依戀的人常壓抑親密關係的需求,宣稱對戀愛不感興趣,表現得獨立自主,使親密關係變得困難。
即使在壓力下,逃避型依戀者也嘗試冷靜處理,例如當伴侶威脅分手時,可能只是不以為然地回應:“隨你便,如果需要分手就分吧。” - 有些逃避型依戀者像花花公子一樣,一直尋找親密關係,但卻總是單身,喜歡總是玩弄感情。他們在開始戀情時可能展現高度熱情,但一旦關係穩定或進展,他們的冷漠和退縮特質就浮現出來,常以各種方式逃避關係或找藉口分手。
迴避型人格戀愛
具有迴避型人格特質的個人通常不擅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並在愛情關係中採取謹慎的態度。他們經常讓伴侶感到他們刻意創造距離,但實際上,這不表示他們不愛對方,而是因為他們習慣通過保持一定距離來減少不必要的失望和焦慮。愛上迴避型人格的伴侶往往會體驗到一種矛盾的愛,這樣的愛情會讓他們感到困惑和疲憊。
一開始,迴避型人格的個人可能表現得柔情似水,他們會迎合伴侶的各種愛好,贊同伴侶的不同觀點。即使伴侶感覺到他們還未完全展現自己的內心,他們可能安慰自己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會逐漸敞開心扉。
然而,迴避型人格者的內心總有一扇不願打開的門——他們可能認為自己存在缺陷,缺乏吸引力,或者不值得愛。為了維持關係,他們會嚴密地封鎖這扇門,也遮蔽了真正的自我。他們可能塑造自己成為一個看似完美的人,而伴侶認為的共鳴和相容性實際上是他們遮蓋真實自我的結果。
當伴侶希望親密互動,例如牽手、擁抱或接吻時,迴避型人格者通常會找藉口或拒絕。這種無法預測的行為可能令伴侶感到困惑,當伴侶試圖與他們交心時,他們只是說:“我一直都是這樣的人。” 伴侶可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過於逼迫對方,但同時覺得自己的期望並不過分。這種情況讓他們左右為難,難以理解。
實際上,迴避型人格者並不是不愛伴侶,而是不知道如何表達愛。他們無法找到建立親密關係的關鍵。他們內心深處相信,他們隱藏的真實自我不值得得到伴侶的愛,因此當伴侶不斷試圖了解他們的內心時,他們害怕對方會發現自己的不完美。他們認為,與其被拋棄,不如在這一切發生之前自己先離開。
迴避型人格原生家庭
有研究顯示,迴避型人格可能與原生家庭經驗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成長過程中的家庭動態和互動方式可能對個體的人格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瞭解原生家庭的角色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迴避型人格特徵。
迴避型人格的處理方式
處理迴避型人格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和支持。認知行為療法和心理動力學療法等方法可以幫助患者處理他們的恐懼和焦慮,並改善他們的人際關係。支持系統和了解的家庭成員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迴避型人格的未來
雖然迴避型人格可能帶來挑戰,但通過合適的治療和支持,患者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進一步的研究和教育有助於提高對迴避型人格的識別和理解,以更好地支持那些受其影響的人。
迴避型人格是一個複雜的依戀型人格。透過正確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患者可以克服這一障礙,建立更健康、積極的人際關係,並享受更豐富的生活。我們應該努力增加對迴避型人格的認識,以更好地支持那些受影響的人。